联盟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联盟资讯

北京打造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意在新质生产力争夺战抢占先机

2025-09-25 17:46:14

WechatIMG9.jpg


上万平方米空间里,上百台机器人日夜不停地练习搬运、分拣、装配,年产出超600万条高质量数据——在北京石景山区,国内最大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这一重要基础设施的落成,既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键落子”,也为全国各地训练场建设提供了“北京样本”,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具身大脑”进化,推动其早日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规模化应用,为未来万亿级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图: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




全国训练场建设热潮,北京万平基地领跑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面临一个突出问题:高质量、大规模训练数据的严重短缺。随着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传统仿真数据难以复现真实世界的物理复杂性,而单一机构又无法承担海量实物训练成本。

面对这一产业发展瓶颈,专业化、规模化的训练场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025年以来,全国多地纷纷布局:上海张江建成了可同时容纳上百台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的“技能学校”;合肥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预训练场启用,为工业、家庭等不同场景输送高智能的机器人“毕业生”,凸显出集约化运营的优势。


在这场全国竞赛中,北京石景山的训练场以“上万平米、年产600万+数据”的规模优势,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训练场,标志着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入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响应国家政策,聚焦行业痛点,创新共建模式

此前,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以应用为导向加强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与价值释放。

数据是人形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核心要素。在这一背景下,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作为北京推动具身智能发展的重要载体,聚焦行业三大核心痛点——跨场景数据通用性不足、仿真环境与真实场景差距显著、行业缺乏标准化数据格式,系统开展高质量数据资源的规模化采集与标准化处理,为机器人实际应用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为保障高效运行与资源整合,训练场由石景山区政府牵头,区属产业公司、北京银保产业园以及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乐聚机器人联合运营,高效整合了政府、产业、高校、研究机构及金融五方资源,为打造自主可控的机器人训练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支持,旨在扩大高质量数据资源储备,增强地区具身智能产业竞争力。 

图片

图:台面清洁

图片

图:垃圾分类回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超万平方米多元场景,搭建未来产业“练兵场”

走进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模拟空间。上万平米的空间内,1:1还原了工业制造、智慧家庭、康养服务和5G融合四大类共16个细分场景。

从中兴的智能生产线到一汽集团的汽车车间,从顺丰快递的称重打包到联合利华公司的洗发水装箱,每一个细节都真实还原实际作业环境。

在这里,身高1.66米、全身40+自由度的“夸父”人形机器人通过VR设备、动作捕捉系统等先进装备,学习着空箱回库、物料分拣、产品装箱等实用技能,执行成功率高达95%以上。目前,这些机器人已掌握20多项原子技能,能够胜任搬运、巡检、导览、配送等多种任务。

据负责人介绍,该训练场已建立全流程标准化数据体系,正积极推动异构数据融合与开放合作,所提供的数据集可直接用于训练通用型机器人基模型(Base Model),为行业构建跨本体、跨任务的数据公共基础,助力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图片

图:快消品装箱

图片

图:SMT料盘架下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全流程数据闭环,实现具身智能数据“高质快产”

据悉,该训练场每年可产出超过600万条高质量数据,其数据规模在全国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中位居首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全国跨区分布式数采生产,训练场将与苏州、济南、合肥、郑州等多地训练场联动,形成全国数据中枢,预计数据产能达5000小时/月。

负责人表示,该训练场产出数据全部来源于真机运行,支持跨本体、跨场景迁移使用,有效解决了行业面临的数据质量差、获取成本高、迁移难度大等痛点。基于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数采平台,通过采集、清洗、标注、导出四个环节,以及“自动+人工+模型”三重质量评估,实现了数据高质量交付。经专业机构认证,单条数据合格率达到99%。

“以往各企业分散采集训练,就像‘小作坊生产’,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技术人员介绍,“现在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数据生产,我们能够为整个行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数据服务。”未来,依托海量真实数据,团队还将进一步推进数据标准制定和模型训练工作,通过交互式训练等方式,构建从单机控制到群体协作的完整训练体系。

图片

图:小件工装上料



以应用需求为牵引,闭环培育机器人产业集群

训练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数据生产上,更在于其对整个产业的拉动效应。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创新性地构建了“训练+应用+孵化+科普”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将打造面向全国的具身智能公共数据服务底座平台。在提供高质量数据服务的同时,训练场与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通过产业基金支持创业孵化与赛事培育,并向社会开放平台资源,积极推动各界参与应用场景开发。

在训练板块,平台提供具身语料服务和数据交易支持,推进商业化闭环与行业标准建设;在应用板块,联合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聚焦工业、养老、商业服务等重点领域,提升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持续优化“具身大脑”;在孵化板块,通过资源对接与产业基金扶持,加速垂域初创团队孵化,并打造“第一届具身智能操作任务挑战赛&创业启航营”,形成“赛孵联动”创新机制;在科普板块,培育数据采集、标注、运维等新型职业技能人才,开展研学实践,推动典型应用的开发与推广。

图片

图:“训练+应用+孵化+科普”

这些在训练场中“毕业”的机器人,将走向汽车制造、物流搬运、康养服务等多样化场景。它们带来的不仅是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智能衔接与人力环节的优化承接,更是生产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END

联盟简介


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的,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联盟是为适应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而发起成立的,由热爱机器人产业,积极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做贡献及相关装备研发、制造、服务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用户单位和其他相关机构自愿组成的一个整合机器人产业资源,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

秘书处联系方式:

盟小萌18600162481(微信同号)


图片


添加群主,申请加入特种机器人行业交流群,添加群主时需备注“称呼+单位名称+职位”(无备注,不添加,仅限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

上一篇:【会员动态】彼合彼方邀您共聚中国·长垣腐蚀控制产业博览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