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联盟资讯

从生产到生活!北京亦庄机器人应用场景全景解码——

2025-04-15 10:04:04

WechatIMG9.jpg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4月19日开赛,不同于实验室中的模拟测试,这场赛事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室外真实环境中,全面考量参赛机器人的综合场景适应能力。事实上,在北京经开区,诸多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真实应用场景中打磨试炼,赋能生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01


带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前不久,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迎来了首个人形机器人“质检员”——Walker S1,负责在总装车间执行仪表线物料检测任务,智能化检测准确率达99%。这一表现优异的“员工”,正是由在北京经开区落地人形机器人总部的优必选所打造。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


自去年10月发布以来,Walker S1在关节稳定性、整机结构可靠性、电池续航、软件系统稳定性、定位导航、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了持续优化与提升,使得其在汽车工厂的实训工作效率提升100%,稳定性提升30%。目前,必选已经与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企业达成合作,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宣布与多家汽车公司合作的人形机器人企业,而Walker S系列也已成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工业人形机器人。目前,Walker S系列已获得500多台来自多家电动汽车厂商的意向订单。



从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一线“炫技”放眼经开区产业生态,机器人正加速走向真实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在GE医疗北京生产基地,手术机产品自动测试隧道的机器人可以基于自动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标定和位置校正及射线剂量测量,解决了射线安全及测试时间长等问题,实现了智能图像分析处理和质量判断,使得这条只有20人的产线效率等同于200—300人规模工厂,提升44%的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


不仅如此,小米汽车工厂引入超过700个机器人直接服务于生产线,实现关键生产工艺的100%自动化操作;北京奔驰车身二工厂共有625台工业机器人,连接自动化率与装配自动化率达到100%,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据统计,2024年,经开区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384台/万人,机器人批量上岗,在生产一线奏响智能制造的乐章,已成为驱动着产业向新向智升级的关键引擎。


02


构筑智慧生活新图景

做咖啡、摊煎饼、辅助教学……在北京经开区,以往依赖人力的各类生活场景中,如今也已逐渐迎来了机器人的身影。


作为一家专攻餐饮机器人的企业,久秉机器人自主研发的煎饼机器人已在地铁站、办公楼宇、公园等场所顺利落地。在AI技术的赋能下,消费者扫码下单后,煎饼机器人便开始通过机器臂自动化操作,不到3分钟,便可做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煎饼。据久秉机器人CEO于钦玮介绍,煎饼机器人今年的订单目标为5000至1万台,目前正向全国推广。

在新的技术浪潮下,经开区正在逐步解锁机器人的多元身份,推动智慧生活新图景加速照进现实。在教育领域,北京瑞宏发布了教育机器人“小智”,具备辅助教学、个性化辅导、智能编程、趣味拓展、暖心陪伴和校园管理等六大功能;在医疗领域,长木谷的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构建了覆盖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与术后评估的全流程数智化解决方案,实现了“脑眼手”三位一体的创新性突破……


03


建设机器人标杆应用场景

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机器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到复杂的决策任务,为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目前,北京经开区拥有优必选、小米、星海图等机器人企业百余家,产业规模约占全市50%,形成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1+6”产业体系,基本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全产业链。


在此基础上,经开区把握产业机遇期,以前瞻布局巩固发展新优势,以场景需求带动机器人落地应用,并于前不久宣布全面开放亦庄新城场景资源,在两年内释放超万台、近50亿元具身机器人应用机会,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需求,建设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产业园区、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电力巡检、市政管理、社区物业九大标杆应用场景,覆盖亦庄新城龙头工业企业、医院、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


面向人机共生的未来,经开区正全力打造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预计到2026年实现十大应用场景全覆盖、聚集百家创新企业、汇聚千名高端人才及万台级量产能力;到2030年,构建“全链布局、全栈自主”的创新生态体系,确立中国战略支撑地、技术策源地及产业主阵地地位。

来源:北京亦庄



END

联盟简介


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的,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联盟是为适应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而发起成立的,由热爱机器人产业,积极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做贡献及相关装备研发、制造、服务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用户单位和其他相关机构自愿组成的一个整合机器人产业资源,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

秘书处联系方式:

盟小萌18600162481(微信同号)


780552e1b08696602d91c3fc50b9a317.jpeg


添加群主,申请加入特种机器人行业交流群,添加群主时需备注“称呼+单位名称+职位”(无备注,不添加,仅限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


上一篇:【直播预告】竞逐人形万亿赛道!2天论坛4大主题,近百家头部企业出席!第二届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终极议程公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