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联盟资讯

天津深之蓝:主动挑战“水下机器人”,持续多方位创新

2020-09-27 17:30:00

logo.jpg

--联盟创新风采系列报道之五十五

20200927-1.jpg 

在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陈晓东看来,水下机器人涉及的动力、密封、通讯等方面的难题,想要发展,除了资金和人才的“充足供应”之外,还需要非常执着的信念,需要有一往无前的自主创新精神。

2013年,魏建仓离开部队,创办深之蓝(天津)水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时候,很多人也这样告诫他,担心他的水下特种机器人之梦,很难实现。

魏建仓在一次创业主题的演讲中说:“2013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页PPT上就写着’创建一家受人尊敬的一流的高科技公司‘。但怎么能受人尊敬?什么是一流?说实话,我自己当时都不太清楚,唯一确定的就是我要做水下机器人。但今天回头看,深之蓝所做的一切,始终贯彻着这一初衷。”

这一初衷的主线,就是自主创新,尤其是水下推进器。水下机器人要想在水体中行动自如,必须有动力强劲又灵巧非凡的水下推进器。如果没法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推进器,那么就只能购买国外的产品,而国外的产品非常昂贵不说,还有很多其他的条件限制。

水下的机器人,天上的无人机,陆地上的“机器人战士”,最核心的部分,都与“发动机”或者说动力系统有关。

2015年之前,我国在这个领域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从国外进口一个推进器需要1万美元,这导致你基于这个推进器再研发出来的所有产品,都不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要有自己的水下推进器,功能要强大,价格要便宜。“深之蓝”的技术团队,一开始得到公司下达的命令的时候,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为我们落后的时间太长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世界上所有的事,只要你真心想去做,执着投入地去做,都会有成功的那一天。魏建仓说:“这也是我创业多年的一点感悟:选定的目标一定要准,选定之后,不管多难一定要干到,干不到就没有生存的机会。”

在今天,魏建仓能够站在演讲台上,很轻松地说:“从2015年上半年决定自己做水下推进器开始,一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取得突破,其间至少有一千次以上的实验。因为水下推进器除了需要具备小体积、大推力的特点,对可靠性的要求也非常高。现在美国的一些对标产品的可靠性在60小时,也就是说,连续最高转速运转60个小时是可靠的,而我们现在做到了168小时。”

水下推进器研发成功之后,走哪条产品路线,也考验着公司运营团队的选择和判断力了。

一般来说,经营“特种机器人”的企业,都会从工业、军用、警用这些领域切入。因为这样的面对企业或者机构消费者的产品,容易获得订单,批量虽然不一定大,但至少每一次销售回款,都能够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保障。

深之蓝却决定两条线同时出击,全面主动迎接市场的考验和挑战,一个公司同步开通了“军事/工业、消费两条产品线”,产品应用领域覆盖了军事、工业、商用和个人消费端。

因此,从开始,深之蓝就“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工业级的项目要去争取,产品要去研发;另一方面,消费级的产品也要去设计和推广。魏建仓说:“说实话,做消费级产品,我们最初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工业和军事类产品的订单过程极其漫长,要等这些订单落地,公司也有可能死掉了。我们得不停地探索新的东西,于是就出现了消费级新产品。消费类的产品是迭代快,会持续刺激你在产品设计包装服务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创新。”

这样的同步推进,在今天取得了“产品全能”的效果,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目前的前几轮融资,已经有数亿元的资金支持。魏建仓介绍说,虽然目前深之蓝还没有实现全面赢利,但离赢利的节点已经不远了。

可以说,只要与水有关的“特种机器人”,深之蓝都可以供应。如果你想去戏水游玩,深之蓝可以提供可爱的产品;如果你想去开展水下救援,深之蓝可以快速提供精准的服务,重庆万州公交车就是他们的水下机器人帮助找到的;如果你想在对海洋的排污口开展监测,深之蓝可以帮忙。从管道到海洋,从江面到海沟,从娱乐到救援,从监测到展示,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深之蓝的产品问世。对于深之蓝来说,水体已经是他们一个尽情遨游的地方,只要社会上有需求,他们就能够给出产品,给出解决方案。

20200927-2.jpg

上一篇:若森智能:从“极限通讯”走向“天地一体”的日常应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